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的成效
- 发布时间:2018-12-11 09:24
- 来源:
1999年,长白山保护区一期规划,暨《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(1999~2006)》获国家林业局批复。保护区一期建设工程落实国家投资423万元,主要完成了维东管理站建设,西坡电站扩建和山门公厕建设,维东站电器工程、给水工程建设,横山站改造建设、宣教中心建设等。
2005年,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,此时恰逢长白山保护区一期规划实施期满,为了实现在保护中开发、在开发中保护,规范和指导长白山保护区未来的发展和建设,长白山管委会组织 编制了长白山保护区二期规划,即《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总体规划(2008~2015)》,并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(林计发 [2008]20 号)。
至2015年末,长白山保护区二期规划已实施期满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,提高长白山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水平,解决二期规划中存在的不足,使保护区在保护、管理、科研、宣教等方面更加科学化、规范化,使区内的珍稀、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永久的保护及种群数量恢复和扩大,以便指导保护区今后各项建设项目有序地实施与开展,长白山保护管理中心提出编制保护区三期规划,即《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(2016~2020)》。
近年来,长白山生态监测站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,在完成了《长白山区生态功能区划和优化布点研究》、《吉林省生态十年变化长白山区域变化分析研究》等基础课题和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上,掌握了大量的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数据,建立了吉林省长白山区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。 利用国内较为先进的3S技术,连续8年开展长白山区生态环境 质量状况评价工作并编制了评价报告,摸索出一条具有长白山特色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之路。目前,在整个监测区域 内共设森林植物群落监测、土壤监测样地12个,大小样方252个,地表水监测点位6个,空气背景和气象监测站1个。确定监测指标为生物群落(陆地植物群落)、土壤要素、水环境(地表水)、空气环境、气象要素和景观共六个要素70余个指标,需要调查监测区域的人类活动历史及现状、病虫害以及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等都在监测之列。
在做好常规监测和生态监测的同时,《长白山矿泉水水源地保护项目》、《松花江上游水环境保护项目》等一系列长白山生态保护相关课题启动实施,《长白山管委会辖区噪声功能区划及监测点位布设》、《长白山区十五个市(县区》人参种植面积遥感调查》等20余个工作项目,相继为吉林省政府科学决策全省人参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依据;“十二五”期间,生态站为国家总站、省中心站及管委会相关部门提供监测数据1万余个,为各级部门科学、合理地保护与开发长白山提供了科学依据,在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中,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为了解长白山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,并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有关问题,相关科研单位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本底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、功能和动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,取得了许多成果,其中一些成果已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。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多年来对长 白山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也进行了诸多研究,在目前开展的应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的研究中,又找到了人类干扰和破坏活动的新的佐证手段。
已开展的工程项目:针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现状和实际情况,结合国家有关政策,已累计投入约20亿元实施了近28项重点工程,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、重要物种保护、生态系统修复、森林保护和抚育、生态和自然保护监管能力建设。
取得的成效: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,将生态保护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切实加强领导、加大投入、强化措施、狠抓落实,目前,长白山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,保护区内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效果明显,各项工作开展总体向好。
森林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区大幅调减森林采伐量,严格控制林区天然林采伐,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,保护恢复天然林、更新改造防护林、培育保护珍贵物种,持续对重点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,提高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,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储备,推进林区生态系统的恢复。在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同时,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,森林综合效益日益增强。
部分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减缓。加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,有效地保护了区内大部分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, 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。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顺利加入了“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”,在区域内野生动植物、湿地及森林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原麝、长白松、野山参等珍稀物种也得到了一定保护。
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。为很好地保护三江之源,保护区加强了管理和保护的力度,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,确保天池水体维护Ⅰ类水质。通过开展工业点源、城镇生活源、农业源治理以及水源地管理、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,松花江源头区水质 保持良好,达到Ⅱ类水质标准。
未来一个时期,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监 测、保护修复为主攻方向,继续保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原则,以常规监测为依托,以高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为手段,坚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发展和保护相统一,实现山水林 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生态文明示范区。
- 延边州与长白山管委会畅谈合...2016-12-14 12:00
- 2017长白山国际冰雪嘉年华活...2016-12-12 12:00
- “冰雪群英汇”产业高峰论坛举行2016-12-10 12:00
- 首届中国·吉林国际冰雪旅游...2016-12-10 12:00
- “冬季到吉林来玩雪”主题旅...2016-12-09 12:00